Not enough stock.
Your item was not added to your cart.
Not enough stock.
Please adjust your quantity.
Limit {{ product.max_order_quantity }} per order.
Only {{ quantityOfStock }} item(s) left.
【認識李松雄阿伯跟他的米】:
高等練習生之一,隔壁田的李阿杯。2015年我們高雄145的田,跟李阿杯的兩分田一起當了三年鄰居,頭一年羞澀的李阿杯,連正眼都不敢看映空新手農夫,只不斷用眼角餘光瞄這城市來的人在幹嘛,跟映空農夫不說話的個性倒是合上,兩人就互相羞澀微笑的點頭作鄰居。村子裡的老農很多,每個老農都是一篇故事、都是一章學習的素材,然而大部分老農個性拘謹,與人噯噯內含光的氣質,能侃侃而談的也就那一兩位,其餘要親近就不是那麼容易,畢竟我們這些人是不是留下一輩子,他們也不是那麼確定,所以得付出多少情感也就還在審思中。
這樣默不作聲的過了兩年,去年李阿杯因著夥同另一位村子的老農,協助我們插秧,後來再見到話頭就開始多了,李阿杯聊的不外乎你們這樣種,田不好看,可是好像收成也沒壞到哪……你們好好辦公室不坐,來跟我們玩泥巴……等等之類的。就這樣除了講話,李阿杯開始也三不五十幫著想映空田裡的螺跟草,他們早年沒農藥時該怎麼處理,或是急匆匆的跑來嚷嚷,你田裡的破洞越來越大啦!好鄰居開始越來越熱心與擔心我們,甚至還在某天路上碰上,關切的問昨晚怎沒去吃廟裡的辦桌?有一種細水長流的暖意,開始在我們的農村生活裡流動。就這樣,去年某天田菁檢查過了田要放水,田梗也該修補整理,映空補著補著,隔壁李阿杯補好自己的也提著鋤頭來了,默不作聲幫著一起補我們的田梗,補完後李阿杯說了,明年他跟著一起用我們的方式種好不好?他手上稻田就這兩分,給盤仔收也就這樣,如果我們能幫他解決銷售的問題,他想改變種稻的方法。
於是,李阿杯成了我們的高等練習生,練習卻是映空跟他練習,除了年紀比他輕,其他沒有一點比的過他。李阿杯年紀大了,於是我們同意他撒苦茶粕,但阿杯對這次轉比較友善的耕作方式是非常緊張跟看重,沒事他就提著網子去田裡撈福壽螺,一直一直唸秧苗要被吃光了,比誰都認真的巡田顧水網螺。有時忍不住想自己到底有沒有作錯事,老農一輩子用自己的方式,養活了眾人、養活自己一家大小,臨老再去否決他們的耕作模式,這樣是不是太殘忍?然而李阿杯是努力而堅持的,這也是臺灣大部份農民認真實在的個性,也因次我們才適懷,改變是看人的想法與信心,而不是年紀,不管他想改變模式的出發點是什麼,我們都很感謝他願意陪我們一起走。我對所謂幫助老農、改變老農這類的字眼其實很感冒,我自己都有很多不願意改掉的習性,更何況是新手如我們,作到讓人願意相信與共同操作,那才是我認為可被信任的基礎,而非一直掛在嘴上寫在文宣上,我們除了比較會使用社群網路外,其餘都得跟他們繼續學習,再講幫助,只讓人更加汗顏。